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献血服务 > 献血指引 > 献血须知 >
“节血”:需要技术更需要理念
发布时间:2010-11-25  来源:梅州献血网  浏览次数:3557

单纯“营养血”应杜绝

    “近年来,医院每年的手术量呈两位数增长。用血压力也随之增大。”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说,北京市的医疗临床用血量从1998年的26.8万个单位增加到2008年的70万个单位,增长了161%。这种情况在国内其他地区也存在。以梅州为例,2003年全市的临床用血为4.13吨,2009年已增长到6.54吨,增长了58%

    血液不是营养品,这对许多医生来说已经不是新概念。虽然如此,“输血补充营养”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说,一些基层医院会为刚生产的产妇补充点‘营养血’、‘安慰血’,输血指征掌握得过宽。”北京医院输血科主任宫济武说。

尽量回输自体血

     近年来,“无血”手术渐热。“‘无血’手术并非外科手术不出血,而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减少出血,并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黄宇光说,要实现手术“无血”,医务人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在手术前,如果病人有贫血状况,病房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方式积极纠正。他们还应积极动员病人储血,以便在手术时再回输给自己,这种方式尤其适合稀有血型的患者。”黄宇光指出,对手术医生来说,则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并尽可能减少病人术中出血。

    麻醉医生为“省血”也要做很多。黄宇光说,他们可以采用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先采集一部分患者自己的血,然后向患者体内输入一定比例的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这样,当手术出血时,流失的就是稀释后的血,减少术中红细胞的丢失,之后再根据失血情况,将患者预存的血回输给患者,这一方式可以节约20%~30%的手术用血。还有一种办法是在手术期间采用控制性降压药物与麻醉技术,在临床安全的前提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降低,这也能让出血量随之减少。另外,使用血液自体回输机则能回收患者术中出的血,自动“洗干净”后再“还”给患者,在许多大医院,这种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更值得一提的是,血液保护观念的树立使医务人员更加懂得,“输病人自己的血”除了能省血、省钱,还能使输血更加安全。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主任委员胡丽华教授介绍说,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储血、手术中等容性血液稀释和利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这3种方法都属于自体血回输技术范畴。

应急
救援群

微信
公众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