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h血型不合输血引起的溶血反应。
“天然”产生的Rh抗体极为少见,几乎所有的Rh抗体都是由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胎母Rh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某个体已产生Rh抗体,在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时,将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是抗D抗体。已报告的可以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还有抗-C、抗-E、抗-c、抗-e、抗-Cw、抗-G、抗-V、抗-VS、抗-Ce、抗-cE和抗-CE等。
(2)Rh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和母亲有相互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除了母亲血液中IgG类型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之外,血液有形成分一般是不相通的。在胎盘屏障有小小的渗漏时,胎儿血液可渗入母亲血循环。大约5%-10%的孕妇在妊娠2个月时,在血液中可以找到胎儿的红细胞;妊娠7-9个月时,约有10%-20%的胎儿有血液进入过母体循环,其数量大约在0.1-30ml。若胎儿与母体Rh抗原不同,母亲受到胎儿血液中不配合的血型抗原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大约3%的Rh阴性产妇含有抗-D抗体。如果是第一胎产生的抗-D效价较低,一般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如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时,抗-D效价很快升高。其中IgG类型的抗-D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红细胞结合,并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相比,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病情较重,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间较早,死亡率高。如果母亲血清中Rh抗体效价较高,可以造成胎儿贫血,水肿,甚至死于宫内。除了抗-D抗体之外,抗-C、抗-E、抗-c、抗-e、抗-Cw和抗-Ce抗体都可以造成新生儿溶血病。抗-v、抗-VS、抗-cE和抗-CE抗体较为少见,也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