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O型血液偏型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梅州市卫生局副局长 张荣在主
人类的血型,一般分为四型,即:O型、A型、B型、AB型。个别人出现稀有血型为Rh阴性血型,在普通人群中一般以O型血的人居多。在血液管理工作中,临床用血血型的构成比与血源血型的构成比并不完全相同,存在偏差,临床用血血型的构成比与血源血型的构成比的偏差即我们所说的偏型率。目前我市血源构成与临床用血比例现状为:血源血型的构成方面O型占44.88%,A型占25.91%,B型占23.63%,AB型占5.53%。临床用血血型的构成方面O型占53.44%,A型占22.03%,B型占20.23%,AB型占4.31%。这样,我市O型血的偏型率为8.56%,由于偏型率的存在,血库就会出现有些血型的血液很紧缺,有些血型的血液较充裕的状况。
一、我市O型血液偏型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O型血的偏型呢?由于普通人群的O型血人的占的比例较大,也说明O型血人的患病率和用血率也较高,虽然O型血献血的比例也较高,但是由于献血者献血是200毫升至400毫升,而用血者使用的血量是因疾病的危重程度而定,少则200毫升多则几千毫升甚至上万毫升,换句话说是一个大出血的危重抢救患者最少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献的血才能够供他(她)使用,使O型血使用的绝对值远远大于O型血的献血量。这样就出现了O型血液的偏型紧缺的状况。
上述情况表明,O型血的偏型在全国和全省都经常发生,我市的情况O型血的偏型率在8%—10%之间,按我市一年使用530万毫升(5.3吨)血液计算,O型血的偏型量需要40万—50万毫升(0.4-0.5吨)。也就是说另外要增加(2000—4000)O型血人的热心献血,才能纠正这种偏型的状况。
二、纠正O型血液偏型率高的对策
(一)开源节流
如何解决O型血偏型的的问题呢?首先广大群众应提高对定期献血有益健康,能提高造血功能,不影响免疫功能等有关知识的认识,动员O型血的人群尽量多的参加献血,已有献血经验的人群保持每年2次献血,并过度到每次献血400毫升,尽可能增加O型血的血源总量;其次是医疗机构严格掌握用血指征,不用人情血、安慰血,把有限的宝贵血液真正用在需要用血的病人身上,发挥救人于危难的最大效益,这也需要患者家属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第三是患者家属要积极进行互助献血,如果自己的亲人需要用血时,要积极互助,如果自己都不互助的话谁来互助呢?自己的血液都不愿意给亲人使用,谁的血液给你的亲人使用呢?所以无偿献血既能帮助别人,也能互助自己;第四是患者本身可以进行自身储血,对于良性病变的择期手术患者来说,有的疾病是完全可以自身储血的。由于血液可以在血库储存35天,当自己计划在何时手术时,可以提前一个月把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在手术时再把自己的血液输回给自己,这样既不影响自己治病,又能保证自己临床用血的需要,还能节约血源,间接地互助了别人,也是一大善举。
(二)加强对无偿献血政策的理解
我市对无偿献血者的福利政策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先河,在国内各地的献血福利政策是除献血者本人的回报外,只有直系亲属三代(即是父母、配偶、子女)才有回报,而我市的政策是配偶亲属三代(家公婆、岳父母,配偶、子女、儿媳女婿)均可获得福利,体现为献血200毫升及以上本人终生免费用血,配偶亲属三代可以获得等量的免费用血,在最大范围内扩大了受益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增加了亲情、增进了友情,储蓄了爱情,对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请更多的干部群众和广大市民都热心参加到无偿献血的事业中来,为建设四个梅州、建设国家卫生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发表在2007年7月17日《梅州日报》第9版康健园,标题是:O型血液:我市为何偏型)